养生流派分静神、动形、固精、调气、食养及药饵,养生内容主要包括调饮食、慎起居、适寒温、和喜怒等,本质上则不外“养神”与“养形”两端,即所谓“守神全形”和“保形全神”。香气养生,从流派看,属于静神、固精、调气;从内容看,有适寒温、和喜怒的特点;从本质看,则养神与养形兼顾,可谓佳矣。
形神共养,神为首务,神明则形安,无心得大还。神为生命的主宰,宜于清静内守,而不宜躁动妄耗。故养生以调神为第一要义,通过清静养神、四气调神、积精养神、修性怡神、气功练神等,守神以全形。能令人心神安宁、气脉通畅、思虑集中、降低欲念、心志高洁的香,首选沉香,在几乎所有的传统和香配方中,俱可见到沉香,其所起的作用为“君”。
形体是人体生命的基础,神依附于形而存在,有了形体,才有生命,才能产生精神活动。形盛则神旺,形衰则神衰,形谢则神灭。形体的动静盛衰,关系着精、气、神的衰旺存亡。养生学主张以运动形体,调和气血,畅通经络,通利九窍,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。而檀香正有使人生命力旺盛、积极进取的特点,故檀香为“臣”。为使香气更加丰富醇厚,另根据情况,辅之以安息香、苏合香等树脂类香药,以及少许麝香、龙涎香等动物性香药均可。
沉香,本性易和,非常符合儒家“以和为贵”的思想。范晔在《和香方序》中认为,沉香品性易和,用于和香中,盈斤无伤。其品质远比多忌的麝香、虚躁的零陵香与藿香、黏湿的詹唐香要强:“麝本多忌,过分必害;沉实易和,盈斤无伤。零藿虚燥,詹唐黏湿。甘松、苏合、安息、郁金、奈多、和罗之属,并被珍于外国,无取于中土。又枣膏昏钝,甲煎浅俗,非唯无助于馨烈,乃当弥增于尤疾也。”范晔用沉香来比喻自己,其它香比喻朝士,用和香来表达了一种自得不俗的胸臆。不过反过来看,这比喻实在算不上“和为贵”,恐有遭人记恨之嫌,其率真性情或应与其后来被杀有某种关系吧。《陈氏香谱》中的“合香”则要中庸得多:“合香之法,贵于使众香咸为一体。麝滋而散,挠之使匀,沉实而腴,碎之使和,檀坚而燥,揉之使腻。比其性,等其物而高下,如医者,则药使气味各不相掩。”
沉香和檀香俱为药中上品。沉香能引气下沉,达于丹田,助人静虑,其性内敛易和,如君子之厚德载物;檀香能引气上升,行气散寒,滋养脾胃,其性阳刚而略嫌浮躁冒进,如君子自强不息。二者相配能平衡互补,起形神兼备之效,体现了“一阴一阳谓之道”。正如山田宪太郎(《东亚香料史》作者)研究发现,东方和香的特点是以沉香为中心,白檀为副,很多配方中都可见这样的组合。而为“佐”、为“使”的香药则根据需要配制,入中焦(脾、胃部分)、上焦(胃以上),或向外走表。“君臣佐使”自下而上,自内而外,暗合老子“以静为下”、“大者宜为下”,以及庄子“内圣而外王”的哲学思想。